英辉函授站 英辉函授站
  • 网站首页
  • 关于我们
  • 教育资讯
    教师招编
    事业单位
    公务员
    教师资格
    新闻公告
  • 招生简章
  • 在线报名
  • 联系我们
  • 留言板
  • 信息化平台
当前位置:Home » 历年真题 » 2015年成人高考(专升本)政治模拟试题(一)
当前位置:Home » 历年真题 » 2015年成人高考(专升本)政治模拟试题(一) > 详情

通知公告

2015年成人高考(专升本)政治模拟试题(一)

历年真题发布时间:2015-05-01


2015年成人高考(专升本)政治模拟试题(一)

 

一、选择题

1.设想没有物质的运动的观点是( A )

A.唯心主义 B.不可知论 C.形而上学 D.朴素唯物主义

2.设想没有运动的物质的观点是(B )

A.客观唯心主义 B.形而上学唯物主义 C.庸俗唯物主义 D.主观唯心主义

3.运动和静止的关系是(B )

A.现象和本质的关系 B.绝对和相对的关系 C.抽象和具体的关系 D.内容和形式的关系

4.时间和空间是( B )

A.物质的内在形式 B.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形式 C.物质的根本属性 D.物质的两种基本属性

5.“机事可失,时不再来”指的是( B )

A.时间的连续性 B.时间的一维性 C.时间的广延性 D.时间的重复性

6.“时间和空间离开了物质,当然都是无,都只是在我们头脑中存在的空洞的、抽象的概念”这段话说明时间和空间是(B )

A.人脑中主观产生的概念 B.物质的存在形式 C.有限性和无限性的统一 D.物质的运动离不开时间和空间

7.认为一切物质都具有在本质上与感觉相近的反映特性,这是一种( A )

A.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 B.唯心主义的观点 C.形而上学的观点 D.可知论的观点

8.科学证明,人脑是思维的( A )

A.器官 B.产物 C.源泉 D.对象

9.意识的反作用或能动性,最突出的表现是( A )

A.对客观世界的改造 B.对客观世界的反映 C.对社会的改造 D.正确发挥意识的主观能动性

10.在人工智能与人的意识关系的问题上,正确的观点是( D )

A.电脑的发展会大大超过人脑 B.电脑的发展会产生意识

C.电脑的发展完全取代人脑 D.电脑与人脑有着本质的区别

11.规律是( A )

A.事物和现象之间的内在的、本质的、必然的联系 B.事物和现象之间的偶然的联系

C.事物和现象之间的表面的联系 D.事物和现象之间的非本质的联系

12.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的所见所思往往各不相同,这说明( C )

A.意识是主体的自由创造 B.意识不受认识客体的制约

C.意识受主体状态的影响 D.意识的内容和形式都是主观的

13.马克思主义哲学大厦的基石是( D )

A.质量互变规律 B.对立统一规律 C.否定之否定规律 D.世界物质性原理

14.列宁对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范畴的定义是通过( A )

A.物质与意识的关系界定的B.共性与个性的关系界定的

C.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界定的D.理论与实践的关系界定的

15.一元论就是( A )

A.认为世界本原只有一个 B.唯心主义 C.唯物主义 D.形而上学

16.认为世界上万事万物都是由某一种或某几种具体的“原初物质”构成的观点是(D )

A.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观点 B.辩证唯物主义观点 C.机械唯物主义观点 D.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观点

17.物质的“惟一特性”是( B )

A.运动 B.客观实在性 C.发展的规律性 D.矛盾的斗争性

18.物质的根本属性是( D )

A.客观性 B.可知性 C.稳定性 D.运动

19.静止是( B )

A.运动的一般状态 B.运动的一种特殊形式 C.绝对不动,永远不变 D.与运动无关的稳定状态

20.一切事物都是运动和静止的辩证统一,即动中有静,静中有动。这种观点是( C )

A.相对主义的 B.形而上学的 C.辩证唯物主义的 D.唯心主义的

21.“动中有静,静中有动”说明了( B )

A.物质和运动的统一 B.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 C.有限性和无限性的统一mD.内容和形式的统一

22.意识是( B )

A.物质的感性活动 B.客观存在的主观反映 C.先于物质而存在的东西 D.大脑分泌的特殊物质

23.从动物感觉和心理发展为人类意识,起决定作用的是( D )

A.猿脑发展为人类 B.直立行走 C.语言的产生和发展 D.生产劳动

24.空间的无限性是指空间(B )

A.永恒不变地存在着 B.三维的广延性是无限的 C.是不可计量的 D.是虚无的

25.正确发挥意识能动作用的客观前提是( C )

A.个人主观能动性的充分发挥 B.集体智慧的充分发挥 C.对客观规律的正确认识 D.对保守思想的彻底克服

26.《坛经》中记载:“时有风吹幡动,一僧曰风动,一僧曰幡动,议论不已。惠能进曰:不是风动,不是幡动,仁者心动。”这段话表明惠能关于运动的基本观点是( D)

A.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 B.运动与物质是不可分的 C.精神运动是物质运动的一种形式 D.精神是运动的主体

27.意识的本质是( B )

A.在外界刺激下人脑和的特殊物质 B.人脑的机能和对客观存在的反映

C.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 D.社会的产物

28.人工智能的产生和发展说明( A )

A.意识是物质的属性 B.电脑可以进行思维运动 C.电脑可以代替人脑 D.电脑比人脑聪明

29.医学科学证明,如果人的大脑皮层严重受损,就会丧失思维能力,没有意识,这说明( B )

A.人脑是意识的源泉 B.人脑是意识的物质器官 C.人脑健康就会有正确的意识 D.意识是外部世界的反映

30.宋朝有个画家叫文与可,在他周围住处有许多竹子,他一年四季观察竹子的变化,对竹枝、竹叶在各个不同时期的形态、姿态有了透彻的了解,因而画出的竹子生动逼真,受到大家赞扬,有诗云“与可画竹时,胸有成竹”。上述材料体现的哲学道理是( C )

A.意识是物质的产物 B.意识是人脑的机能

C.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能动的反映 D.意识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的客观实在性

31.下列选项中全面说明人的主观能动性含义是( D )

A.人类能动地认识世界的能力 B.人类能动地改造世界的能力

C.人类能动地认识和改造客观规律的能力 D.人类能动地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的能力

32.俗语说“画饼不能充饥”。这句话的哲学道理是( D )

A.意识可以满足人的物质需要B.意识与物质没有同一性

C.意识对物质没有反作用D.意识的作用不能取代物质的作用

33.物质好意识的关系是( B )

A、物质决定意识,意识适应于物质 B、物质决定意识,意识对物质一能动的反作用

C、物质决定意识,意识也决定物质 D、意识决定物质,物质随意识的变化而变化

34.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是( C )

A、客观性 B、实体性 C、运动 D相对性

35、辩证唯物主义认为,运动好静止的关系是( B )

A、动者恒动,静者恒静 B、运动是绝对的,静止是想对的

C、运动和静止都是绝对的 D、静止好运动都是相对的

36、静止是运动的特殊形态的观点是( D )

A、主观唯心主义观点 B、形而上学观点 C、不可知论观点 D、唯物辩证法观点

37、“不唯书、不唯上、只唯实”的观点属于( B )

A、实用主义观点 B、辩证唯物主义观点 C、唯意志论观点 D、经验主义观点


38 上一篇:没有了
下一篇:常见学历问题回答

© 2025 成人高考函授报名中心|英辉函授站|英辉教育|菏泽英辉 .